由四川浙商美术馆和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套装另一册《乌鸦穿过玫瑰园》更由201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许天琪担纲总体设计。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很显然,这是一个属于美术馆的时代。无论国有、民营,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前进着。”
这是2009年出版的《美术馆 art museum》一书的内容简介第一句。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兼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今日美术馆图书编辑中心总编辑罗怡。在本书第五章最后一节《如何让展览更具吸引力》提到:艺术品是观众与知识之间的媒介。观众看完展览后,脑海中形成了展览作品组成的文化话题或艺术历史、艺术故事、展览的目的与意义便得到了实现。任何一项展示绝非作品无意义、无目的的组合。而是用适当的陈列方式、配合研究、讲解人员的讲解而亲切的引导,使观者在视觉上,知识上,思考上得到的启发。一个好的展览,往往可以让观众获得享受作品与体验艺术的能力、增加观众对了解更多艺术表现形式的信心,使观众渴望去看更多作品。
于是,这后面的十年,更多的艺术品走进了非美术馆的场域。
坦白说,直接原因是:可能这种方式更有趣。
在我的行业采访经历中,被“商业+艺术”的各类信息轰炸的开始,是来自上海那场经典的莫奈展。雅昌艺术网有篇特稿我忘了名字,大概意思是,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的莫奈展掀起了一番大讨论。艺术与商业空间两者的关联互动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对于整个文化市场来说,这类介于纯粹的品牌活动与“高雅”的展出之间的艺术展,是否也代表了某种未来的趋势?两个看似毫无相关的领域,两者又是如何去融合,为艺术带来更多的机遇?
实际上,当身处成都悠方2楼271的M5会员服务中心(M5会员服务中心,总面积300平米,是M5俱乐部为会员开设的专属空间。会员可用于接待、休息、展览、开展活动等的多功能空间)在今年10月20日举办“杨巍个人展”M5俱乐部专场开启空间办展以来,“非常知舞”谢常勇作品个展、我的同事迟阿娟的个人摄影展“走·心”、诗意的重逢2—何多苓师进滇双人展等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接连举办并创造可观的观展人次和销售情况,这可能是众多本土艺术行业从业人士没有想到的。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M5?展讯甫一推出确实让艺术圈的人有些诧异。在被成都地产界称为“成都城南最‘讲究’的公寓”办艺术展?M5行政公寓是作为服务式公寓在成都小圈子内逐渐大热的,在大部分人都能接触到的传播媒介中,却好似看不到任何关于它的报道,样板房也不对外开放,只能通过圈层熟人介绍才可预约参观。
深居成都金融城中央豪宅区、神秘、低调的M5行政公寓,位于早已成为豪宅标杆的“誉峰”内,楼下即悠方Mall,其黑白灰设计风格被用得炉火纯青,设计圈、艺术圈的大咖都接连前往探访。“M5”仍旧以某种圈层内口口相传的方式被高精准地提及。只有M5的业主才可以成为“M5俱乐部”的会员。“我们这代人都有一种大院情结。邻居之间变成今天这样陌生,是一件可怕的事。M5会员社群是基于邻里关系建立,他是一个公共空间,不只是物理空间。”M5操盘手郭漫舸也是M5俱乐部的创始会长,曾玩转微博的他,后又感慨于微信的封闭性和圈层感,终于明白“朋友圈”的重要性。“你就是你的朋友。”
- M5行政公寓 -
在本地,M5还与钓鱼台精品酒店、FCC头等舱俱乐部、言几又等知名品牌合作,为M5空间注入各种颇具人文情怀的模块。
今年M5特意在悠方二楼辟出一块地方,作为会员服务中心并开始接连以全新形式举办艺术品鉴会和定向邀请展。“艺术野疯狂”在这数场展览中承担了大多数展览的策划和推广。M5会员服务中心在这座新商场里显得特别又超前。相较于大众审美,M5会员服务中心更注重于当代艺术和本土生活方式的结合。目前正在展出的诗意的重逢2-何多苓师进滇双个展,吸引了上千人次入场参观,这也是艺术家何多苓先生的版画及衍生品的首次集中展览。M5希望将新颖的适合本土艺术爱好者(当然其中也有外地藏家)的艺术展带进大众生活,通过举办艺术展提升社会对艺术和文化的鉴赏能力,让消费者可以近距离接触艺术。
我与较多本土艺术行业从业者交流,与其他商场参与艺术的方式相比,不少行业内人士认为,M5更有可能代表了艺术与商业空间结合的趋势。当然,另外一层含义是:M5坐拥的会员都有购买艺术品的能力。只是看他们喜欢与否。——高净值人群的力量不容小觑。
可以注意到,一些商业空间为艺术的普及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某种角度来说,美术馆(博物馆)总是比商场令人生畏得多。如果可以轻松地带着全家人去看看优雅的(其实很多的观众第一考虑的并非是“有趣”,而是优雅的体面的观展)的展览,顺便吃东西逛商场,何乐而不为?
“世界上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这是罗曼·罗兰的名言。艺术作品一经面世,已独立于艺术家而存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展呈,在什么场域展呈,无疑赋予作品不同的特质。罗兰艺术一直倡导“艺术点亮生活”, 今年11月,在位于悠方的M5会员服务中心,以沉浸式芭蕾演出,开启艺术家谢常勇作品“非常知舞”个展,这种形式本身就是创造,也是我认为的最快乐的,最有趣的事情。”罗兰艺术创始人、策展人罗文涛Roland是这样概括这场展览的。
“非常知舞”的成功,是策展心思与作品的结合达到策展人与场地方共同的“艺术+商业”诉求。讲故事的方式,是展览方摆脱说教形象的通用方式,罗文涛的思路是现场陈设与展览主题紧密关切并邀约真人舞者在展厅实景演出,然后现场与各路文艺界人士用朗诵形式分享个人“读画心得”,当然,这种“读画”,一定是私人化的,只提供欣赏画作的个人路径,以求达到浅浅的情绪共鸣。
这“浅浅的情绪共鸣”,甚至可以直接转换成销售。艺术和商业空间的融合给了普通观众一个情绪导引的入口——哪怕他或她刚刚在展厅隔壁买了一双高跟鞋。
参展的艺术家谢常勇,学院派出身,目前又是大学艺术教师,他坦言,展览往往会放在专业美术馆、画廊等空间举行,这种空间的“办公”气质挥之不去, 一部分人群可能一辈子都去不了一次美术馆,学术性展览放在美术馆(博物馆)公共空间无可厚非,虽然一般观众仍视美术馆为一个可以提供学术的、教育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知识信息的严肃、权威的机构,但在沟通方式上,朋友式的交谈注定要打破仪式化的参拜。M5这样的空间,面向的人群更加广大。“非常知舞”达到了把空间放大的效果。
“很多喜欢但不可能专门去美术馆参观的人见到了画作,潜在的消费心理慢慢得以滋生和培养。”
他还提到一个观念,M5在商场空间里办展,传播性更广,这种非完全学术性人群的扩散,放松的观展环境,与周围商业空间的无缝对接,(别忘了M5本身作为一个地产项目的配套,人的居家环境与艺术的结合,即“生活+居家+艺术”方便地打通了艺术消费的另一种渠道)都能让定向的“艺术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购买需求。
M5首场展览杨巍个人展的策展人王奇表示,静心专业的策划,可以引领更多艺术消费者通过策展内容、作品题材等感受现场的气氛、思考作品在居家装饰、审美诉求和投资空间等由近到远的价值判断。而参展艺术家杨巍则在与策展人、展览空间负责人等多次商议后,选择了自己的新作送展(他这几年的新作带有构成感、符号化、被故意削减了绘画性的大尺幅作品,恰好符号空间的展示需求,而且给出了现代居家空间配置画作的全新选择)。
M5行政公寓&俱乐部的品牌总监罗东提到M5的空间参观动线与作品呈现的关系。空间在刚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会员聚会、多题材多材质作品呈现等办展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在活动展墙,展出灯源,会员洽谈、休闲区分区等问题上也考虑得十足充分。会员们来自各行各业,但共同的特点是在物质生活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开始对文化产品有所追求,甚至会员中有不少就是从事文化艺术行业的专业人士。大家在工作之余,需要一个途径去找到内心的平静。赏心悦目、寓教于乐又可以引起共鸣的展览是天然可以接受的东西。
“商业展览与专业的艺术展览,这两者并没有高下和深浅之分,而是面对不同观众和空间的时候,采取了灵活的叙述方式。”所以当摄影家迟阿娟和在本土公众面前“消失”了几年的著名DJ、音乐人冯乔站在一起,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做“音画结合”展示+讲述时,人们恍然觉出:原来画展(影像展)还可以这么办?!
一位私下里接受我访问的画廊主已经坚持这种跨界多年,她提到,最近两年,成都本地画廊从公告或私下接触里往往都用“在寒冬里要抱团取暖”的说法,言及成都本土画廊或商业艺术空间的经营困难。“其实我觉得,这恰好证明了我们要不断调整思路,不断地创造更多的(商业)可能性,我倒是觉得,与其板起面孔,不如换个思路,对准市场,其实可以看到市场其实是在一个上升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我们都注意到,欧洲有很好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但在街角就会遇到画廊,这很正常。观念慢慢通过这种商业+艺术的思路,能去接受在商场做展览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接近艺术、消费艺术,没有问题。当下的时代,未来的市场,新生代的传播方式,呈现场域多元的选择,推陈出新的策展思路,这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话题。大众需要艺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打破壁垒的原因。”
画面和文字、影像的交叉阐释和互为佐证、推动和影响,成为艺术策展和艺术表达的一个主要途经。因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可以将一幅画,诉诸所有的知觉。有形,有色,有味,有声,有感,有气,有韵。在录音录像设备发明以前,绘画就是最好的收录设备,素纸白绢,后来白布,就是最好的银幕。艺术家们不仅对色彩敏感,也一直保持着对声音的敏感。、
作家祝勇说的,艺术开发了我们的知觉感官系统。犹如一张日久年深的旧唱片,声音有一些失真(这是艺术的必要和玩味之处),但连那失真,也成了它魅力的一部分。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M5的郭漫舸和罗东都分别告诉我,因为销售成绩好和大家的观展诉求,“诗意的重逢2—何多苓师进滇双人展”展期将延长至2019年1月中旬。我在前一晚又进到M5会员服务中心的展厅,观望那一件件扭结着当年当时某些心事也不乏超然空灵的画作。透过何多苓的画面与师进滇雕塑装置营造的奇幻空间,猜想那些画中人事的芬芳。
何多苓在展厅里咂了一口啤酒,“现在的艺术品和生活融入得很深入。过去美术馆、画廊都是高高在上,跟普通人的生活距离很大。现在进入商业空间后,我觉得是个很好的现象。艺术品直接进入生活,这种沟通很重要,我很乐于参加这类项目。一开始,不少艺术家对于自己的作品挂到这类商业空间会有一定抵触,我并不抵触,这要看具体情况。你不能说这里是纯商业的空间,这还不完全准确。其实现在的商业跟生活、跟时尚结合得很好。”
- 何多苓和自己的作品在M5会员服务中心合影 -
M5会员服务中心这块展示空间的设计品质,决定了展览整体的视觉效果,据说已有一些中青年艺术家开始主动与空间联系,商量推出别致的展览。其实何多苓此番在这里推出的版画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版画跟生活居家的契合度很好。可能大尺幅的原作挂在这里不太合适,但是合适尺寸的版画就不一样了。我来以后都觉得百看不厌、赏心悦目。我也注意到,以前房地产就是房地产,现在这些地产项目的空间都做了相应准备。许多大型商业空间还都给艺术品留有展示专区。M5这里是我的衍生品最大规模的亮相,销售也很不错。这样拉近了画家与观众的距离。我很渴望与大家沟通。”
- M5行政公寓 -
何多苓也鼓励自己的学生走进这类商业展示空间。“年轻画家起步往往艰难,能帮助到他们我也觉得很荣幸。我热情参与。我一直在鼓励我的学生们。我一直告诉他们被市场接受不是坏事,卖画才是硬道理。(他们)不要把学术孤立起来看,它跟卖画不矛盾。我觉得做这种展览非常好。”对于类似M5会员服务中心这样的新型展示空间,何多苓建议,“运营这个空间的方式应该越做越专业,给更多学术型画家加强联系。当然他们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客户群,应该接收更多的高端艺术品。他们的客户群体是个很好的纽带,都很有实力。我原来也认识很多藏家拿很多钱去买些非常糟糕的东西。而现在这些年轻人做的事情,运营的思路,推广的渠道和方式,都是创新的,成效很好,有很多空间可以提升和创造,胜过了很多其他的商业艺术空间。”
由四川浙商美术馆和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套装另一册《乌鸦穿过玫瑰园》更由201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许天琪担纲总体设计。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文:谢礼恒 部分图片由M5会员服务中心提供 美编:西子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